夜深人静,除了键盘侠们还在熬夜冲浪,大部分人已经进入了梦乡。对于小鱼来说,夜晚并非安宁的休憩,而是一场与“自己”的捉迷藏。她患有梦游症,更让她头疼的是,她的梦游似乎带着某种不可言说的目的,或者,用更现代的说法,在她的梦游中,她似乎在和另一个人“磕CP”。
梦游:身体的离线漫游
梦游,医学上称之为睡眠行走,是一种睡眠障碍。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复杂的活动,比如走路、穿衣、甚至开车。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梦游者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意识,第二天醒来,只记得一片空白。这种“断片儿”的感觉,让人觉得自己的身体仿佛被“盗号”了。
小鱼的梦游症始于青春期,压力大的时候尤其容易发作。起初,她只是会在房间里走动,后来逐渐发展到下楼、打开冰箱找东西吃。她为此感到十分苦恼,也尝试过各种方法治疗,但效果并不明显。
“嗑CP”:梦境里的秘密情愫?
真正让小鱼感到困扰的,是她的梦游行为开始变得“不正常”。她开始在梦游时喃喃自语,说的内容并非胡言乱语,而是清晰完整的语句,指向一个名叫“阿哲”的人。
“阿哲,你答应我的事情呢?”
“阿哲,今天天气真好,我们去公园玩吧。”
“阿哲,不要走,不要离开我。”
这些话语,让小鱼感到毛骨悚然。她根本不认识什么“阿哲”,她的社交圈子很窄,平时除了工作就是宅在家里,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男性。难道,这个“阿哲”是她潜意识里的幻想人物?是她内心深处渴望爱情的投射?
“简直是离了个大谱!”小鱼忍不住在心里吐槽。她觉得自己简直是在和自己的潜意识“磕CP”,而且还是那种略带狗血的虐恋情深剧本。
破案: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中
为了弄清楚“阿哲”的真实身份,小鱼开始仔细研究自己的梦游行为。她在家中安装了摄像头,记录自己梦游时的状态。她还咨询了心理医生,试图通过催眠疗法挖掘潜意识里的秘密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,她终于发现了一些线索。在她的梦游录像中,她经常会走到书桌旁,拿起一本旧相册。这本相册里,是她小时候的照片。
顺着这条线索,小鱼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。原来,“阿哲”并非一个陌生人,而是她小时候的邻居,也是她最好的朋友。阿哲比她大两岁,经常带着她玩耍,给她讲故事。在小鱼七岁的时候,阿哲一家搬走了,从此失去了联系。
童年时期,小鱼对阿哲有着懵懂的好感。阿哲就像一位大哥哥一样,呵护着她,保护着她。这段美好的回忆,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记忆深处。
潜意识:记忆的剧场
心理学研究表明,梦境是潜意识的投射。当我们进入睡眠状态时,潜意识会变得活跃,将我们压抑的情感、愿望和记忆释放出来。
小鱼的梦游症,正是她潜意识里对阿哲的思念的体现。她童年时期对阿哲的感情,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,而是深深地埋藏在她的内心深处。当她面临压力、感到孤独的时候,这种情感就会被激发出来,通过梦游的形式表现出来。
“原来如此,我的潜意识也太能搞事情了吧!”小鱼哭笑不得。她觉得自己简直是在和自己“组CP”,而且还是那种跨越时空的青梅竹马剧本。
现代演绎:当回忆照进现实
了解了真相之后,小鱼并没有感到失望,反而感到一丝释怀。她决定尝试寻找阿哲,重新找回这段失落的友谊。
她通过各种渠道,打听到阿哲的联系方式。经过一番波折,她终于和阿哲取得了联系。
得知小鱼的消息,阿哲也感到非常惊喜。原来,他也一直记得这位小时候的邻家妹妹。
两人相约见面,在一家咖啡馆里,他们回忆起了童年时的趣事。阿哲已经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,他成熟稳重,风趣幽默。小鱼发现,自己仍然对阿哲有着好感。
“也许,这才是真正的‘磕CP’吧!”小鱼在心里默默地想。她觉得自己的梦游症,就像一个引路人,带领她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,让她有机会重新开始一段美好的感情。
小鱼的梦游症并没有完全消失,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与它相处。她不再害怕自己的梦游行为,而是把它看作是自己潜意识的表达。她相信,只要用心去感受、去理解,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。
尾声:梦醒时分,爱在心中
小鱼的故事,就像一个现代版的《蝴蝶梦》。梦游症是她潜意识的表达,而阿哲则是她内心深处渴望爱情的投射。最终,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。
也许,每个人的内心深处,都隐藏着一些秘密。这些秘密,就像沉睡的种子,在适当的时候就会发芽。关键在于,我们是否愿意去倾听内心的声音,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。
毕竟,人生如戏,全靠演技。当我们在现实中遇到挫折的时候,不妨给自己一个“剧本”,在梦里“磕CP”,也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,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。毕竟,谁说梦游症患者不能拥有甜甜的恋爱呢?